资讯拟募资150亿元!蜂巢能源科创板IPO获受理,全球前十大动力电池厂商齐聚资本舞台在即

近日,上交所官网显示,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蜂巢能源)科创板IPO获受理。

脱胎于长城汽车动力电池事业部的蜂巢能源,自2018年注册成立以来便犹如一匹“黑马”,以规模化扩张步伐,持续在行业中实现强势突围:一方面,该公司凭借着无钴电池、果冻电池、硫系全固态电池等极具创新力的动力电池产品,不断巩固自身产品壁垒;另一方面,作为动力电池领域的“明星企业”,其在一级市场斩获多家优质产业资本投资加注。


(资料图片)

随着蜂巢能源持续加速资本步伐,全球前十大动力电池厂商也即将齐聚于资本市场的舞台。

▍强势突围与进击,规模效应持续显现

招股书显示,蜂巢能源作为锂离子电池系统提供商,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主要产品包括:电芯、模组、电池包及储能电池系统,可根据客户需求为其提供动力电池及储能产品整体解决方案。

从招股书来看,蜂巢能源作为动力电池领域的“黑马”,核心业务表现规模效应持续显现。

业绩表现方面,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蜂巢能源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9.29亿元、17.36亿元、44.74亿元、37.38亿元,呈迅速增长趋势。其中,2019年至2021年,该公司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119.42%。

与此同时,蜂巢能源的规模效应正持续显现。2020年,2021年,2022年上半年,该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08%、3.70%、6.91%。期间,随着蜂巢能源相关自产电芯产品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单位成本降低导致毛利及毛利率好转,因此2020年至2022年6月该公司毛利率呈现上升趋势。

近年来,随着动力电池市场“供需两旺”,一场新的产能扩张“军备竞赛”大幕正被徐徐拉开。据不完全信息统计,截至目前,宁德时代、中创新航、欣旺达、孚能科技等动力电池厂商均被传出扩产相关消息。与此同时,蜂巢能源正处跑马圈地、持续扩产的状态。

此次IPO,蜂巢能源拟募资150亿元,所募资金将用于该公司位于常州、湖州、遂宁三地的动力锂离子电池项目,无锡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三元高能量密度电池及系统开发项目,“二代”无钴正极材料、无钴电池及系统开发项目,“短刀”电池及系统开发项目,新型电池开发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需要注意的是,有市场人士指出,至少从目前来看,动力电池先进产能是不足的,先进的产品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面对当前动力电池产业存在结构性紧缺的情况,蜂巢能源积极布局车规级动力电池相关高端产能规划。

据悉,针对储能业务领域对化学电源低成本、高安全、长寿命的特殊需求,蜂巢能源规划开发超低成本长寿命钠离子电池以满足未来储能市场;针对未来乘用车市场对锂离子电池高能量密度、高安全需求不断升级,该公司规划开发新一代半固态、固态以及金属锂电池产品。通过半固态技术推进高镍正极与硅基负极技术开发进程,加速更高能量密度和更高本征安全性的高端电池产品落地,有效支撑1000+km续航里程的电动汽车产品需求。

“以蜂巢能源为代表的这类动力电池厂商通过深度布局高端产能,有利于抓住行业转型机遇,形成差异化竞争力,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上述市场人士分析表示。

蜂巢能源在加快扩产步伐的同时,其产品也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客户更是涵盖诸多国内外主流整车企业。其中,在国产汽车品牌客户开拓方面,蜂巢能源与长城汽车、吉利汽车、零跑汽车、东风汽车、岚图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光束汽车、赛力斯汽车、合众新能源汽车、牛创新能源汽车等整车企业达成合作关系;此外,蜂巢能源还与PSA(Stellantis集团)等知名国际汽车厂商开展业务合作。

在蜂巢能源成立初期,公司选择重点开发少数几家战略客户作为基石客户,并与之深入合作,有利于业绩增长的稳定性;同时,通过与基石客户相互扶持,有利于不断完善电池产品的研发与测试优化,从而将其打造成为更懂汽车的电池专家,这一点在不断拓宽的客户层次中已经得到验证。

未来,随着蜂巢能源各地在建产能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客户层次持续拓宽,其业绩表现也有望打开更多增长点。

▍正向研发、生产运营、产业生态“三轮驱动”发展

由于锂离子动力电池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因此,企业唯有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才能确保自身在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截至目前,蜂巢能源建立了涵盖产品研发(材料研发、电芯研发、电池系统研发等)、工艺设计、测试验证、智能装备开发、软件开发等领域完善的研发体系,在无锡、保定、上海、韩国等地设立研发中心。

从研发投入来看,2019年至2021年,以及2022年上半年,蜂巢能源持续进行高强度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分别为:3.75亿元、3.80亿元、7.24亿元、5.72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仅在2019年至2021年,该公司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0.71%,累计研发投入金额近15亿元,远超科创属性评价标准中对近三年研发投入累计金额及占营收比例的要求。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作为动力电池领域的后起之秀,蜂巢能源在差异化技术方面的领先表现,与其在自主研发领域的大规模投入和超前布局密不可分。

专利情况方面,通过持续多年的研究积累,蜂巢能源在核心专利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果。截至今年9月30日,该公司共计拥有境内授权专利2979项,其中发明专利468项。据中汽中心全球汽车专利大数据平台公开信息显示,2020年、2021年、2022年1-6月,蜂巢能源动力电池专利公开量分别为586项、878项、568项,分别位列中国动力电池专利公开量创新主体排行榜单第一、第一及第二。

在人才建设方面,蜂巢能源通过自主培养与外部引进,搭建了一支由多位行业专家及深具行业管理与研发经验的人员领衔的、具有全球化视野的研发团队。截至2022年6月30日,该公司拥有研发与技术人员2360名,占公司员工总数比例为19.58%。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共计527人,博士研究生学历36人。

在强大的研发团队与专利壁垒的助力下,蜂巢能源在动力电池研发与创新等领域内积蓄了持续创新的源动力。

从产品布局来看,一方面,蜂巢能源实现了全面的产品覆盖,围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领域布局了丰富的产品线,电池产品覆盖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等,并在储能业务、新能源商用车、轻型动力等细分市场均有产品布局。

另一方面,蜂巢能源具有颇为显著的先进产品性能优势。该公司在无钴电池开发上处于行业前列,该技术可摆脱对钴资源的依赖,自主研发的层状无钴材料已实现量产;其2C快充三元电芯已实现量产,并实现对外销售,正开发长薄化的4C快充三元电芯,可满足高端性能车型10分钟充电至80%的要求。

从制造工艺来看,蜂巢能源并没有选择多数动力电池企业所采用的传统卷绕技术,而是选择开创高速叠片工艺路线。基于叠片工艺,蜂巢能源推出了长而薄的短刀电池产品。

据介绍,蜂巢能源第一代长薄化短刀L600磷酸铁锂体系电芯已实现量产,搭配LCTP高集成化PACK技术,可实现电池包体积空间利用率的较大提升,达到或超过三元体系传统标准模组方案整包电量;而该公司在研的第二代长薄化短刀L600磷酸铁锂体系电芯体积能量密度处于行业先进水平,同时可与主流OEM客户进行高集成化CTC专项开发。

同时,蜂巢能源针对长续航PHEV及增程式车型开发的三元中镍高压体系产品能够实现4.4V高电压,兼顾高能量密度及高功率性能。该公司针对 HEV 车型开发了高放电功率密度、长循环寿命三元软包电芯,整体技术水平处于行业先进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蜂巢能源已研发出国内首批20Ah级硫系全固态原型电芯,该系列电芯能量密度达350-400Wh/kg,显著高于市场现有主流电芯产品,可显著提升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

受益于动力电池行业快速发展及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持续增长,蜂巢能源的产品需求也大幅增加。装机量方面,根据韩国锂电池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统计,蜂巢能源2021年度及2022年1-6月动力电池装机量世界排名第十;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蜂巢能源2021年度及2022年1-6月动力电池装车量国内排名第六。

值得一提的是,从供应链布局来看,蜂巢能源通过投资、参股、签署协议等方式进行了完善的产业布局,有效保障未来其可持续经营。

其中,在上游产业布局方面,蜂巢能源建有自主正极材料生产线,并直接或间接参股多家上游企业,涉及领域包括锂盐、前驱体、负极材料、铜箔、电解液等核心领域;此外,该公司与多家上游供应商签署保供协议,以协议方式保障未来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

通过正向研发、生产运营、产业生态“三轮驱动”发展,蜂巢能源正持续打开更大的想象空间。

▍持续打开更大想象空间,驶向TWh时代更远未来

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受益于碳达峰碳中和等政策鼓励而取得快速发展,其增速明显快于汽车整体增速,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也由此迎来重要加速期。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0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约为30.2%,较去年同期18.5%的渗透率提升11个百分点,并提前三年完成我国新能源车20%的渗透率目标。另据摩根大通预测,2025年国内新能源车渗透率将达46.3%,这也意味着我国新能源车市场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而新能源产业布局也将进一步带动商用车、轻型动力市场电动化发展。目前,锂离子电池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需求维持高位。

据GGII预计,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将达1550GWh,2030年有望达3000GWh。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将达1250GWh,据估算,将较2022年490GWh的预估出货量增长155%。

面对行业发展机遇,据悉,蜂巢能源正通过多举措实现其良性发展,包括推动品类创新、提升研发创造、构建新型产业生态等,从而进一步实现该公司的战略目标。同时,其将紧紧围绕既定的发展战略规划,为业绩构建全新增长极,促进经营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中国新能源产业优势给新能源汽车及储能行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与窗口期。在全球低碳背景下,储能市场亦将高速增长。

现阶段,储能行业处于各项技术共同发展的阶段,尚未形成绝对优势储能技术,主要包括:以抽水储能、压缩空气储能为代表的物理储能技术和以锂离子电池、铅酸(碳)电池为代表的电化学储能技术。

报告期内,在储能领域,蜂巢能源储能产品主要采用磷酸铁锂作为正极材料,产品以方形叠片电池为主,产品用于发电、输配电和用电领域。

未来,锂电池生产技术快速进步,使得锂电池产品成本下降,将提升储能锂电池产品相比其他储能技术的竞争力,锂电池在储能领域的市场渗透率逐渐提升,也将进一步推动应用市场规模相应增长。

“蜂巢能源作为目前全球动力电池前十厂家唯一未上市的能源科技企业,随着未来上市进程不断推进,有助于其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加强技术创新,持续开拓客户,全方位提高市场竞争力。”有市场人士分析指出。

当前,面向TWh时代,随着动力电池行业不断发展,在这个不断宽阔的赛道中,以宁德时代、比亚迪、蜂巢能源等为代表的中国动力电池厂商正加紧布局、奋勇前行,持续打开更大空间,并充分展现着自身独有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电池系统 为代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