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双抗概念稀缺标的智翔金泰登陆科创板 多个产品进入临床阶段打造差异化优势-每日动态
科创板终于迎来一家双抗概念稀缺标的。
【资料图】
从2022年6月上市申请获受理到现在,历时不到一年时间,重庆智翔金泰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智翔金泰”)已经成功拿下科创板的入场券上市在即。
智翔金泰是一家创新抗体生物制药企业,公司成立于2015年,主要产品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等治疗领域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和双特异性抗体药物。本次IPO智翔金泰拟募集资金39.8亿元,主要投向产业化基地的扩建和新建、抗体药研发及补充流动资金。
抗体类药物是全球新药研发的重要趋势,其中被称为“下一代抗体”的双抗市场由于刚在起步阶段,更是一片有待开拓的蓝海市场。作为A股的双抗概念稀缺标的,智翔金泰的未来发展前景亦值得期待。
双抗管线多项产品 抬升估值中枢
目前在A股市场,聚焦抗体、特别是双抗药物研发的标的公司较为稀缺,而智翔金泰正是其中一家,公司管线产品以单抗和双抗为主。其中进展最快的两个产品已经进入三期临床研究,分别为GR1501和GR1801,预计公司最早将于2024年初实现产品获批上市。
近两年,伴随生物技术的颠覆性革命创新,各类生物大分子药物特别是抗体类药物的研发已经成为全球热点。有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单克隆抗体药物已占据全球生物药市场的最大份额,占比超50%。
中国单克隆抗体药物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2015年,中国单克隆抗体药物仅占生物药市场的5.85%。随着中国生物药物治疗水平慢慢与世界接轨,预计到2025年,单克隆抗体市场规模将达到1810亿元,5年复合增长率为34.58%。
而与单抗不同,由于受到生物技术发展的限制,因此目前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市场在全球范围内都还刚刚起步。根据弗罗斯特沙利文数据,2020年双抗行业市场规模约25亿美元,预计2024-2030年行业增速达到29.3%,远远高于同期单抗市场4.2%的行业增速。
截至2023年5月,全球共有10款双特异性抗体获批上市(包含1款已退市),其中国内获批上市的有3款。对此,有投资观点认为,双抗药物进入商业化阶段迄今不到10年,虽然已上市产品销售一路走高,但这个市场还未出现真正的重磅产品,因此仍有着无限的潜力与机会,未来中国企业在这个领域也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由单抗打头阵,但在智翔金泰的在研管线中,双特异性抗体类产品也占据了半壁江山,达到6款,并且双抗产品的适应症涵盖了公司所涉及的全部疾病领域,由此进一步抬升公司估值中枢。
今年4月24日,CDE官网公示智翔金泰开发的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TSLP)双抗GR2002注射液获批临床,这是全球首个获批临床的TSLP双抗产品。另外,由智翔金泰开发的GR1801注射液也是全球首创抗狂犬病毒双特异性抗体。不论是医药界还是投资界,都对两款药物给予了高度关注。
多维度构建差异化优势 打开想象空间
技术平台对于抗体药物的研发至关重要。而智翔金泰着眼于抗体药物的行业发展趋势,以单抗技术平台为基础,持续对技术平台进行拓展和升级,并已建立起多个不同成熟度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平台。
据公司招股说明书,在已建立的技术平台中,基于新型噬菌体呈现系统的单抗药物发现技术平台和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发现技术平台均已经过多次技术迭代,技术成熟稳定,平台相对完善,对应药物已经或获准进入III期临床试验阶段,因此这两个技术平台也构成了智翔金泰的核心技术平台。
同时,在已有的单抗和双抗发现技术平台基础上,智翔金泰还研发构建了单域抗体(VHH)药物发现、TCRm药物发现及新结构重组蛋白药物发现等三个新兴的技术。据称,这三个技术是公司顺应药物研发趋势、推进差异化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
“单抗和双抗发现技术平台将持续贡献产品管线,为公司研发产业化奠定管线基础。三个新兴的技术是公司目前重点投入的研发方向,经过持续不断的技术迭代后,在未来将为公司持续提供有竞争力且差异化的抗体药物分子。”智翔金泰表示。
不仅是技术平台,智翔金泰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也体现在产品层面。以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和中轴型脊柱关节炎适应症的生物制品为例,虽然已获批的各类产品不在少数,但智翔金泰GR1501却是国产首家进入III期临床试验的抗IL-17单克隆抗体,并有望冲击获批上市的国产首家。
研究显示,IL-17靶点抗体药物对银屑病及中轴型脊柱关节炎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但目前国内仍只有进口产品,药物价格较高、渗透率较低,因此作为国产中的“佼佼者”,GR1501上市后将填补市场空白,有着较大的商业化空间。
而在其他竞争尚不充分的疾病领域,智翔金泰核心产品同样创下了多个细分赛道的优势身位,包括GR1603是国内企业首家进入I期临床试验的抗IFNAR1单克隆抗体,GR1901为国内首家启动I期临床试验的抗CD3×CD123双特异性抗体等,强大的产品力有望进一步打开公司想象空间。
关键词: